9月20日,九派新闻记者采访张炘炀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时隔多年,这位曾经充满争议的“神童”再次进入大众视线。
博士毕业多年,现年28岁的张炘炀早已成年,面对镜头,他侃侃而谈,聊过往人生,谈现状,亦展望未来。
从其言谈举止中,依然能感受到异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天才总归是不走寻常路的,这一点从张炘炀博士毕业后对人生之路的规划上可见一斑。
2019年博士毕业后,张炘炀先是选择去宁夏师范学院当外聘教师,工作一段时间后,他的想法有了变化,不想被固定工作所困的他于2021年8月毅然辞职,之后,一直和朋友一起合伙接项目赚钱,时至今日。
因此,张炘炀目前的生活状态可以概括为,有项目时就干一阵赚一笔,没有项目时他就过他自由自在的生活。
张炘炀的话语中隐约透露出其实靠接项目挣不到多少钱,他坦言他的父母差不多每两三个月就会主动给他转一次钱,每次10000元,用于支付他的日常生活所需。
让人惊愕的是,张炘炀坦然接受父母的资助,并没有因为啃老而流露出丝毫羞惭的心理,恰恰相反,即使面对镜头,依然表现出心安理得的姿态,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更为夸张的是,时至今日,他依然对当初父母没有给他在北京买房耿耿于怀,并直言,照此推算,他父母至少还欠他1000万元。
一、在学术上他似乎心有不甘,还想着能真正完成一篇高水平的论文,以确立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
二、与此同时,他又看不上按部就班的工薪阶层生活,不愿意看人脸色,梦想着通过经商实现财富自由,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
想要读懂他的想法,就必须了解他从小的家庭成长环境以及在教育上独特而又传奇的人生经历,那里也许镶嵌着决定他现在性格的基因。
在教育上,张炘炀自幼便被父母严格管教,同时,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习,张炘炀父母对自己也近乎严苛,他们不看任何电视,包括无声电视,也不在家中接待访客。
正是在父母这种“只有孩子,没有自我”的畸形教育模式下,张炘炀虽然在学习上一路开挂,连续跳级,但是,在其性格因素中却埋下了自私自利的隐患。
2005年,年仅10岁的张炘炀参加高考,虽然成绩并不理想(505分),但还是入读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现更名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智力的天分令张炘炀在学业上继续高歌猛进,2011年顺利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应用数学专业的博士生,16岁读博,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博士”。
正是在即将硕士毕业继续攻读博士的关键时刻,张炘炀却因为一件事和父母闹起了矛盾。
2011年10月,张炘炀接受采访时表示,曾要求父母全款在北京买房,作为参加硕士论文答辩的条件,否则就不考博士。
他父母曾对媒体表示:“那段时间他就逼我们,说你们要在北京买房子,要是不买房子我就不读博士了。”
千辛万苦,竭尽全力培养的儿子,却反过来逼迫压榨他们,完全不懂得体谅父母的不易。
张炘炀的导师张跃辉教授对他有一个十分中肯的评价:独立学习能力很强,独立生活能力很差。
其实,这也没什么,我们熟知的科学家群体中,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的不在少数,但并不妨碍他们在科研上取得辉煌的成就。
比如我们从小就十分熟悉的数学家陈景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但照样在数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如果张炘炀不能摆脱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属性,格局不打开,或许真的很难迎来属于他的起飞时刻!
在如何规划子女的教育培养问题上,如果有天分固然可喜,如若资质平庸亦不用丧气,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人的一生幸福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商,除了智力因素之外,或许更重要的是情商的培养,亦即养成良好的性格。